图片描述
研究成果 > 标志成果

标志成果

成果名称
(1) 海上稠油油田丛式井网整体加密综合调整技术

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上稠油油田丛式井网开发综合调整技术”等课题,针对海上油田井距大、砂体空间分布认识难度大、分段防砂、多层合采合注、调整井钻井防碰难以预警、综合调整成本高等特点,从海上大井距多层合采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定量描述、调整方案优化、开发生产系统优化决策、大斜度定向井分段注水、定向井防碰地面监测及预警等方面持续攻关,现已构建5大关键技术,初步形成了海上油田丛式井网整体加密及综合调整技术体系。

海上稠油油田丛式井网综合调整技术已建立绥中36-1油田、秦皇岛32-6油田示范基地,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十二五”期间两个目标示范区块动用储量规模达2亿吨,其中,绥中36-1油田II期提高区块采收率7.3%,秦皇岛32-6油田北区提高区块采收率10.6%。

应用基础研究成果:

1.首次提出非线性渗流微观驱油理论,证实井网加密后驱替压力梯度增加可提高微观驱油效率

2.首次建立海上中高含水油田提液潜力动态算法,并形成油藏设施一体化油田群产液优化技术

应用基础研究成果

重大技术成果:

1.海上斜井井中地震与井控地震资料高分辨率保幅处理技术

2.基于储层精细表征的高含水期剩余油快速描述技术

3.多平台钻井趋近井筒监测技术

4.高效钻井隔水导管施工控制技术

5.海上大井距多层合采油藏开发生产实时优化技术

附图:

重大技术成果 重大技术成果 重大技术成果
(2) 多枝导流适度出砂技术

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多枝导流适度出砂技术”课题,针对海上疏松砂岩稠油油田开发中所面临的挑战问题,开展多枝导流适度出砂井产能评价、钻完井工艺及工具、携砂采油工艺及工具研究。在多枝导流适度出砂技术提高产能机理、出砂物理模拟实验、控砂理论及设计、多枝导流配套钻井技术、适度出砂配套完井技术、大排量螺杆泵携砂采油技术、含砂油井处理工艺、多枝导流适度出砂技术集成及现场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共形成了11套硬件装备、1套化学药剂体系、10套实验装置及9套软件系统。

目前该技术已在渤海油田409口井成功应用,截至2016年底累计增油300万方以上。此外,自2013年以来,通过对原有工具的升级优化,形成了全系列防砂完井工具及工艺技术,涵盖了海上油田“套管井和裸眼井”全系列完井防砂技术,可满足不同工况的作业要求,达到了和国际大公司同台竞技的技术水平,打破了国外公司对此类技术的垄断,成本降低30%。

应用基础研究成果:

1.提出了可描述油藏微粒运移的油气藏固相流化渗流力学理论

应用基础研究成果

2.指出了多枝导流适度出砂井近井地带物性参数变化规律

应用基础研究成果

重大技术成果:

1.多枝导流适度出砂油井产能评价技术

2.研制出滑动导向工具面动态控制系统

3.研制出等壁厚高扭矩马达

4.形成系统化疏松砂岩适度出砂完井设计技术

5.研制出适用于稠油油田的地面实时出砂监测系统

附图:

重大技术成果 重大技术成果
(3) 海上稠油化学驱油技术

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上稠油化学驱油技术”等课题,针对渤海油田注聚所面临的油稠、水质高矿化度、平台空间狭小、绕丝筛管砾石充填完井、大排量多层段注入、大井距等特殊条件,从聚合物驱油体系、平台高效配注、油藏方案设计、实施效果评价方法、化学驱增效、采出液处理等方面开展了持续系统的攻关。主要取得六项创新技术成果,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并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海上稠油油田化学驱已在绥中36-1、旅大10-1、锦州9-3等3个油田矿场试验,规模达到7个注聚平台、注聚井44口、受益采油井150余口。截至2016年12月已实现累增油量596.7万方,提高采收率幅度4.0%,预期最终将提高采收率7.8%,经济效益显著。

应用基础研究成果:

1.建立了海上稠油早期注聚理论及效果评价方法,解决了海上稠油聚合物驱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理论和方法问题

应用基础研究成果

2.开展了活性高分子的聚集行为及其与稠油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明确了稠油活化剂、稠油和岩石三者间的微观作用机理

应用基础研究成果

重大技术成果:

1.创新研发出了长效、抗剪切、耐盐的第二代疏水缔合聚合物驱油剂

2.研制出国内外首套海上平台聚合物在线溶解装置

3.突破聚驱产出液原油破乳、污水处理和油泥利用三方面难题

4.形成了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增产增效配套技术系列

附图:

重大技术成果 重大技术成果
(4) 海上稠油热力采油技术探索研究与试验

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海上稠油热采技术”等研究课题,从海上稠油油田热采开发指标精确预测技术、多元热流体和小型化蒸汽发生系统及配套设备、热采完井及采油技术、规模热采平台产出液高效处理技术、热采化学增效技术等方面持续探索攻关,初步探索和建立了海上稠油热力采油技术体系。

目前,海上稠油热采技术已经建成以南堡35-2油田为代表的多元热流体先导试验区和以旅大27-2油田为代表的蒸汽吞吐先导试验区。累计实施多元热流体吞吐25井次,累产原油55.1万方,累计增油20.7万方;累计实施蒸汽吞吐3井次,累产原油5.0万方,累计增油2.3万方。

应用基础研究成果:

1.提出了可降本增效的超临界多源多元热流体热采新技术

应用基础研究成果

2.提出应在稠油热采数值模拟中应考虑岩石压缩系数温度敏感性

应用基础研究成果

重大技术成果:

1.提出了海上稠油油田热采开发指标精准预测技术

2.集成与优化出多元热流体发生装置、小型化蒸汽发生装置及配套装置

3.形成海上热采井井筒安全控制技术、污水处理和油泥利用三方面难题

4.形成了海上规模热采平台产出液高效处理技术

5.形成了适合渤海蒸汽吞吐的热采化学增效技术体系

附图:

重大技术成果 重大技术成果 重大技术成果
(5) 形成海洋石油高效开发模式及理论

与陆地油田开发模式不同,海洋石油开发需要依托海上平台进行,然而受到平台使用寿命限制(通常平台设计寿命25年),必须在有限的平台寿命时间内实现早拿油、快拿油、多拿油。在对实验室四大技术方向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海洋石油高效开发的理念和思路,实验室首次提出了海上油田高效开发模式,内涵为:① 打破三次与二次采油界限,合二为一;② 创新、集成、应用二次、三次采油新技术;③ 早期注水、注水即注聚、注水注聚相结合、加密与注聚相结合。按此模式开发25年就相当于传统模式40年的开发效果,具体而言形成了以下开发模式。

模式一:湖泊三角洲沉积油田一次井网一套层系合采分注模式

模式二:曲流河沉积油田二次井网分期分层系开发模式

模式三:海上油田早期注聚开发模式

重大技术成果 重大技术成果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13 中海油研究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南街6号院中国海油大厦B座 邮编:100028 电话:010-84523713